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18章打算立木为信(1 / 2)





  第318章打算立木为信

  “别哭别哭……”难民的妇女开始哄自己的小孩,刚才那个人的动作太快了,大家都来不及捂住孩子的眼睛,让孩子看到这一幕不仅仅是孩子吓怕了,周围的人也吓得胆战心惊的。

  唐兴华却目光熠熠的看向李若晨,眸子之中光芒闪烁,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。

  虽然粗鲁的残暴,效果却是非常的好,李若曦之后说的那些内容,基本上就没有人再胆敢质疑了。

  但是另一个不好的效果就是,似乎众人都十分害怕李若晨,知道他是管理李家军的,许多人不愿意加入李家军之中,甚至以前跟着李若晨的人,也多多少少对他有了一层畏惧的心里。

  特别是今天这一幕,不仅仅是在这些盗匪和难民之中流传出流言,这件事就传出去了。

  众人都偷偷的说不能得罪李知府身边的这个李一,这个人凶神恶煞的,十分的鲁莽,要是对李知府不敬,他动不动就虐杀其他人。

  总之,传到后面,就把李若晨描述成一个三头六臂,十分可怕的恶魔形象来,到最后,反而由小儿止哭的作用。

  当然,在那些难民的孩子之中,的确是有这样的作用的。一旦那些孩子不听话,不乖巧的话,父母就会对她(他)说:“看你再不听话,我就让李一把你带走。”

  非常奇妙的,那个孩子马上害怕了,不敢捣蛋了,不敢哭闹了。百姓觉得这一招很好用,就渊源流传开来了。这是后话。

  对于李若晨给予李若曦这突然而来的感觉,李若曦觉得自己实在是大惊小怪了。

  之前的那个黑衣人曾经和李若晨同一时间出现过,不可能会在李若晨身上找到那个破军的熟悉感了,一定是自己感觉错误了。

  她并没有找李若晨商量这件事情,只是把自己的这个心情给压下来了。投入了忙碌的事业当中去。

  召集拿官吏,没有人来,李若曦又想了一个办法,借助立木为信的故事,让百姓和众人,对自己信任起来。

  立木为信的故事,其实是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,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,不按照新法令去做。

  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,下命令说:“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,就赏十两金。”

  不一会,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,大家议论纷纷。有的说:“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,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?”有的说:“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。”大伙儿你瞧我,我瞧你,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。

  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,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。

  最后,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,说:“我来试试。”他说着,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,一直搬到北门。

  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,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(铜),一分也没少。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,一下子轰动了秦国。老百姓说:“这的命令不含糊。”(来自百度)

  其实就是和李若曦现在的状况十分的相似,如今李若曦因为之前的种种原因,在抚清州的百姓之中没有威严,也没有威信了,所以她说什么,做什么,什么命令,都没有办法执行下去。

  如果没有百姓帮忙,拥护,自己就成了一个光头司令了,还谈什么改变抚清州的理想?

  为了让百姓知道自己言必行,令必止,李若曦又想了另外一个法子,算是收复百姓的民心。

  这天,抚清州的街道上,突然搭建起了一个类似擂台一样的东西,而这擂台,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文擂台,一部分是武的擂台。

  文擂台,是由李若曦负责,而武擂台,是由李若晨负责。

  而擂台上堆了许多的白花花的银子,高高的堆起来,而且这些银子就宛如山一样堆积出来,十分的诱人。百姓看到有热闹看了,都过来围观。

  此时,作为司仪的白玉,十分熟练的对着围观的百姓拱手:“这的我们抚清州的知府大人,如今知府大人不拘一格降人才,如今这里有两个擂台,一个是文擂台。而文擂台这里有几个问题,围绕着这几个问题陈述,如果有人有什么想法,都可以说出来,只要上台说出个所以然来,每个人都能奖赏一定银子。”

  “另一个是武擂台,武擂台也文擂台一样,除了能回答字体上面的问题就可以拿到一定影子。除此之外,还可以通过挑战我们的这些士兵,如果能在这些士兵手下过了一刻钟而不输的话,也可以拿到一定银子。”

  “当然,这每一张纸张的问题,都只需要十个人回答,以后再来人回答的话,就没有机会了。同样的,这武擂台也是一样,我们只接受前面十个人的挑战,如果十个人之后,就不接受来人的挑战了。”

  说着白玉的话落下,无论是文擂台,还是武擂台,就有人把字条给贴出来了,这文擂台这边的字条字条一共有十条:

  这些纸条上写着:

  “如何解决你身边的喝水问题?”

  “如何解决你身边的吃饭问题?”

  “你觉得升职的制度应该如何考核为好?”

  “要是你是先生,该如何教学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