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1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殊儿啊, 是这样。说到和乐仪年纪相仿的女孩子……朕就想到了你三妹的女儿婉云。朕知道,她不是公主,去慧曜楼学习名不正言不顺。不过她毕竟是朕的外孙女,你的外甥女,身世又那样可怜……”

  “父皇,您不必多言,让婉云也一并搬去慧曜楼就是了。”裴清殊笑了笑说:“以往是怕云儿依赖宁娘娘,宁娘娘又不舍得,才没让她搬去的。现在婉云差不多也有十岁了,想来已经独立许多。她去慧曜楼里,正好能照顾两个妹妹。”

  乐仪闻言,不禁十分不服气地说:“不是这样的皇兄,乐仪是‘仪’字辈的,她们是‘婉’字辈的,乐仪可是她们的姑姑呢!”

  “好,我们乐仪是姑姑,是长辈。”裴清殊宠溺地捏了捏乐仪的小圆脸儿,“那你年后去了慧曜楼,可要好好地听教习姑姑们的话,给两个侄女儿做表率哦。”

  小乐仪信心十足地说道:“皇兄放心,乐仪一定会照顾好两个侄女的。”

  “乖。”裴清殊放下乐仪,摸了摸她的头,“先叫乳母带你出去玩会儿吧,皇兄有事要和父皇母后说。”

  “喔。”乐仪应了一声,去拉一旁的十四,“十四哥,你陪我出去玩儿雪吧!”

  十四向来也很宠乐仪这个小妹妹,闻言正要答应,却听裴清殊开口道:“十四,你先留下。”

  十四向来很听裴清殊的话,闻言便应了一声,安抚地捏了捏乐仪的小脸儿,让她自己出去玩儿去了。

  乐仪走后,十四便好奇地问道:“皇兄,是什么事儿呀?”

  裴清殊看着眼前的弟弟,发现不知不觉,他都已经长得这么大了,竟是只比自己矮半个头。

  十四比裴清殊小十岁,在裴清殊心里,自己这个弟弟一直是一个长不大的小不点儿。

  若不是前些日子,傅太后提醒他,说是该给十四找侍寝女官了,裴清殊都没意识到,十四竟然都已经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了。

  老实说,刚刚听到要给十四找媳妇儿的这个说法时,裴清殊心里是感到非常不适的。

  一个孩子,怎么能够成婚呢?

  不过,仔细想想看,当年裴清殊在十四这么大的时候,婚事都已经差不多定下来了。现在给十四挑选一位王妃,已经不算早了。

  “你年纪也不小了。年后,就该让侍寝女官教你通人事。现在正好父皇母后都在,朕想谈一谈你的婚事。不知父皇和母后,心里是否已经有主意了?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太上皇显然和裴清殊之前一样,一直都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当成孩子,完全没意识到他已经到了娶妻的年纪。

  这主要还是因为,十四本人的性格,还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。当年裴清殊在他这么大的时候,可是比他要成熟稳重多了。

  “殊儿,阳儿还小呢,他的婚事,父皇还真是没想过……”

  林太后也道:“我没什么特别的想法,只要阳儿喜欢就成了。”

  “皇、皇兄……您说什么?婚事?”虽说十四打小就闹着跟裴清殊说自己要娶媳妇,可是真到了要相看媳妇的时候,他却怂了,“不要嘛,臣弟还小呢,您就让我再在宫里呆两年吧,嗯?”

  “朕看你是不想领差事,还想继续在长华殿里混日子呢吧?”裴清殊叹了口气,无奈地摇了摇头,“朕也舍不得你,只是你毕竟大了。就像乐仪要回宫里学规矩一样,你也要学会独立,自己开门建府,撑起一个家才行。”

  十四听着就觉得头疼:“可是……可是这也太突然了一点儿吧。”

  “从定亲到婚礼,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。现在定亲,并不算早。不过朕最近要忙迁都的事情,顾不上你。你若是不急的话,就等到三月份选秀的时候,亲自去相看一番如何?”

  “啊?选秀?那不是给皇兄选妃子用的吗?”十四摆摆手,忙道:“我哪敢僭越啊!”

  “臭小子,想得倒挺美。”太上皇闻言,不由笑骂了小儿子一句:“就算是在选秀的时候给你选媳妇,那也是在挑完要进宫的后妃之后,再在剩下的秀女当中给宗室挑选。难道说,你还想和你皇兄抢人不成?”

  十四连忙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:“不敢不敢,儿子可不敢!”

  裴清殊笑了笑,故意使坏:“不,倒也不尽然是这样。在儿子挑选之前,父皇还是可以,自己先去挑选两个可心的嘛。”

  太上皇闻言,下意识地看了林太后一眼,然后赶忙把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:“不敢不敢,父皇也不敢!”

  一屋子的人,都不由地笑了起来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雍定五年,迁都一事开始逐渐步入正轨。

  除了修建宫室之外,长安城的西城、东城,都要修建一些大小不一的房子。东城是要赐给皇亲国戚们的府邸,西城的宅院,则是要租、或者卖给一些京官们居住。

  好在长安是古都,原本的建设就还算不错,用不着大兴土木。

  不过这么一折腾,还是难免要花上不少银子。

  裴清殊心里清楚,为了这事儿,在背后骂他的人肯定不在少数。

  甚至还有一些老臣,在朝上就敢公然对他冷嘲热讽,明里暗里还是不支持迁都。

  裴清殊执政,不说“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,不过身为皇帝,就没几个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不是的。

  所以对于这些顽固派,裴清殊也没怎么留情面,直接在朝上告诉他们,如果留恋故土的话,没关系,只要辞了官,继续留在京城就好了,他绝不勉强。

  这样一来,就没几个人敢再多嘴多舌了。

  毕竟现在,已经不同于裴清殊刚刚继位、手中无人可用的时候了。

  经过两次科举考试之后,裴清殊已经培养了不少和自己政见相投的人才。如果他们这些反对派辞官了的话,对裴清殊来说不仅无关痛痒,甚至他还会隐隐感到高兴呢。

  那样的话,不仅省了他的口舌,还省了朝廷的粮饷了。

  不过,裴清殊也得承认,有一些反对的声音,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。

  比如迁都一事,花费巨大的问题,裴清殊也有同感。所以他最近,除了安排迁都的各项事宜之外,还在考虑继续开源的法子。

  由于还要防着匈奴,暂时没有兵力对付海贼和倭寇之故,海禁暂时还不能开。

  倒是可以想想办法,从大齐内部生出些银子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