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0节(1 / 2)





  看着长大的孩子,她十分清楚先太师在阿嫣心里的分量,重于世间的任何人,甚至包括阿嫣自己。

  她没想到阿嫣竟如此看重谢珽,却感觉得到这温柔言语里的深情。

  半晌沉默,曾媚筠终是点了点头。

  “那我们就试试。”

  但愿这孩子飞蛾扑火、孤注一掷般的感情不被辜负,但愿她的用心、她的期待、她的信任,全都值得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药性确实极烈。

  阿嫣不像谢珽那样身经百毒,在初试的那晚就十分不适。

  好在曾媚筠极为谨慎,一点点循序渐进,给了她慢慢适应的时间。伸腕诊脉时,曾媚筠比阿嫣自己还要清楚身体的变化,待两日之后便摸清了底细,而后停了药,一面给谢珽解毒,一面为阿嫣调理。

  夫妻俩躺在榻上,各服汤药。

  曾媚筠几乎衣不解带,最初的几个日夜时时守在阿嫣身边,生怕出什么岔子。

  所幸医术精湛,分寸拿捏得妙到毫巅。

  而给谢珽的药亦有惊无险。

  五日之后,阿嫣除了脉象仍与寻常迥异,脸上已瞧不出任何异样,气色、胃口、睡眠皆与寻常无异。谢珽则渐渐清醒,体内停留甚久的毒被一点点的拔去,慢慢开始吃饭、下地,问事,脸色也有了好转,偶尔夜间拥睡,还能将阿嫣揉在怀里调戏会儿。

  阿嫣怕他担心,下了命令,不许徐曜和周老透露一星半点试药的事。

  那两位岂不知谢珽的性子?

  若得知王妃冒险试毒,他们却没阻拦,怕是脑袋就要搬家了。偏巧事情是姑侄俩商量好了先斩后奏的,周老和徐曜得知时阿嫣已初试药性,无从挽回,便只能依命瞒着。

  言行举止间,却不自觉添了数倍敬重。

  几日后,谢珽虽不能领兵,却已能下地走路,拿着剑锻炼恢复。

  阿嫣的脉象亦渐趋平稳。

  曾媚筠稍稍放心,却仍不敢丢下她,打算在阿嫣身边照看个一年半载,等一切无恙之后再回京城。

  前线战事未停,萧烈一路横扫。

  原本戍卫在许州的韩九成被谢珽遣去京畿附近,阿嫣不好在乱局中多待,打算启程回魏州。谢珽这月余间不宜太劳累,便命萧烈在诛杀梁勋之后继续南下,为将来包抄魏津做准备。而后与阿嫣一道回魏州,尽早安排裴缇与他合围京城的事。

  舍此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。

  ——北梁国主病危,已活不过这个夏天了,事关边塞安危,也须他去定夺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珽哥说“又做梦了”的时候鼻子有点酸呢t^t

  打仗期间不方便恋爱,番外里我多写些恋爱日常以及小包子吧=w=

  第104章 结局(上)

  五月将尽, 小暑初至。

  正是窗下风暖人倦,庭前苔绿荫浓的时候,阿嫣和谢珽踏着暮色入城, 将曾媚筠安排在客院中。

  武氏虽早就拿到了阿嫣报平安的家书, 却仍为儿子悬心了许久。见谢珽虽瞧着无碍, 实则脚步微有点虚浮, 不似平素健步如飞,到底红了眼眶。

  谢珽只好宽慰,“连着征战许久,许是老天爷看不下去,让我歇一阵,为京城一战养精蓄锐。”

  姿仪冷硬, 语气却不无调侃。

  武氏笑着抹了把眼睛, “你少说好话哄人。魏津和京城耗着,且得耗一阵儿呢。据我盘算,总得到了七月, 他们才能分个胜负,到时候咱们相机行事,有你三叔、萧老将军、裴将军在, 还用你亲自上阵?”

  “母亲说得是。”谢珽笑而颔首。

  河东雄兵铁骑, 确乎不缺领兵之将。

  萧烈、裴缇自不必说,沙场上英勇善战、谋略过人,若单拎出来主掌一方军政,未必就比剑南的周守素逊色。至于梁勋之流,更不值多提。除此而外,三叔谢巍、舅舅武怀贞虽避着嫌,不甚去握兵权, 带兵打仗时却从不含糊。

  若非武氏嫁为王妃后,武怀贞有意谦让,免得家族太树大招风,这些年领兵征战下来,功勋定不弱于萧烈。

  冲锋陷阵之人,更不胜数。

  也是有这些将帅撑着,谢珽才能轻易拿下陇右,横扫宣武地界而无后顾之忧。

  哪怕此刻他身体尚未恢复,萧烈也能与韩九成、田冲等人配合,各自披荆斩棘扫清前路,无需他多费心。

  谢珽甚觉宽慰,又去看望祖母。

  老太妃的身体仍旧病弱,倒像是连遭打击后一蹶不振的模样,哪怕有心肝宝贝秦念月陪着,也不甚见起色。好在多年尊荣养着,且年事不算太高,底子尚且在,纵使懒得动弹从不出门,倒也不至于卧床不起。

  谢珽陪坐了会儿,与阿嫣自回住处。

  春波苑里一切如旧。

  成婚前栽的槭树倒是长得比前繁茂了些,细密秀丽的叶片舒展,阿嫣才想起来,嫁入王府后转眼竟已两年。

  而局势心境,也已天差地别。

  她陪着谢珽进屋安置,将周老开的药膳单子交给田嬷嬷,仍每日半顿不落的做着,好让谢珽早些恢复。